台灣從來是香港人的旅行熱點,當中大家最熟悉的,首選非台北莫屬,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很少會為旅遊景點奔走,通常在三數天的行程中,面書上的 check-in 就是吃、吃和吃,一日八餐都完全無難度,可想而知台北的食物是多麼獲得我們歡心 ! ! 自己也是 Taipei 一日八餐的支持者,但有一個問題,就是當從台北回來以後,比較難找到滿意的台灣料理,當思念的情懷去到某一個難忍位置,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等另一個的長週末,再飛台北吃它三天兩夜。 早前收到公關朋友的邀請,原來在中環荷里活道開了一間名叫 Check-in TAIPEI 的餐廳,單以名字理解,應該是一間台灣料理店,但從選址和以英文命名,心裡不禁擁起會不會是另一間以外國人為主要顧客對象的中菜餐廳呢?與其左右猜度,不如親身赴會,用舌頭品嚐一下,來得更加實際。 傳媒嚐味聚選在午飯時間舉行,原來餐廳暫時只在晚市營業,所以整個餐廳就只有我們一檯客人。餐廳環境不算十分寬敞,大概可以容納三至四十人,以簡約的顏色為主調,型格的設計同樣能帶給客人舒適的感覺。等待大家安坐好後,嚐味午餐聚便正式開始。 首先來一杯〈翡翠檸檬愛玉〉,加入了來自台灣的翡翠花茶,配合自家製的愛玉啫喱,再以新鮮檸檬汁和自家製的天然庶糖糖漿,製做出酸酸甜甜的清新飲料,簡單地把胃口打開。 〈蚵仔二重奏〉 先來一款設計得十分有心思的菜式,分別有香脆的炸蚵仔丸和以茶具盛著的蚵仔濃湯,炸蚵仔丸無論口感和味道都十分討喜,更美味是那放在茶杯中的蚵仔濃湯,小小的份量,就能喝到完全屬於蚵仔的鮮味,感覺來得大滿足 ! ! 〈雜菇森林〉 剛剛聽到名字,先聯想到電影 重慶森林,而事實上菜式也有點這套經典名作的影子,以雜菌作食材的菜式,就如生活在重慶大廈中的可同國家的人,加入松露醬和 63 度有機雞蛋,彷彿是注入了屬於香港的精神,讓不同的雜菌都添上了迷人的幽香。 〈牛肉羅漢小煎餅〉 另一款單從賣相已經感覺吸引的菜式,小小的牛腱肉之上是一片顏色亮麗的煎鵪鶉蛋,置底則放了一小塊煎蔥餅,吃一口嚐嚐,味道帶一點鹹香,還有鵪鶉蛋的蛋香,十分不錯的一口美食。 〈窩夫鹽酥雞〉 原來這款特別的小吃是店主和大廚一起共同研發的菜式,話說在加拿大生活過一段長時間的店主,向來鍾情於一道以燒雞配窩夫的美加菜式,是次以台灣的地道小吃鹽酥雞取代燒雞,更特別在窩夫和雞肉之間添上一層鳳梨醬和楓榭糖漿,讓整道菜式鹹中帶甜,但又不會感兜突核,整體味道來得和諧,很合個人口味。 〈布丁豆花〉 眾所周知,在台北逛夜市,除了美食之外,各式各樣的飲品都不能錯過,好像是日就試了一杯十分討人歡喜的 布丁豆花,加入了冬瓜茶、黑糖漿、雞蛋布丁和黑珍珠製作,與其說是飲品,實際也可當成是甜品,一口冬瓜茶,一口黑珍珠,還有滑溜的布丁,實在是超美味的組合,也有打趣題議店主可以設外賣部專賣這款飲品,相信人龍絕對不會比日式拉麵店的短,呵呵 ! ! 〈乒乓〉 作為電影迷的我,實在很喜歡這裡的菜名,又一款讓我聯想到日本同名電影 乒乓 的菜式,電影中描述日本的天才乒乓球手遇上來自中國的乒乓球手的故事,當中牽涉到友情和異國友誼,就像廚師特別在屬於傳統的台灣小吃炸蕃薯球中,加入了日本年糕和巴馬臣芝士作餡料,外香脆內軟滑的口感,實在是叫人驚喜的新穎配搭。 〈雙魚甜不辣〉 以比目魚和魷魚炸成的甜不辣,跟正宗的台灣版本不一樣,但也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無論味道或質感,都深得在座眾人的讚美。 〈滷肉通心粉〉 大廚特別以台灣滷肉配搭意大利通心粉,原來創意十分不俗,可惜實際吃到,又好像沒有太叫人喝采的味道,或許不太合個人口味吧。 〈安平豆花酒〉 〈燃燒麻糬〉 甜心時間,餐廳為我們準備了一款叫 安平豆花酒 的甜食,名字中有 酒 的字樣,果然以小杯上的是加入了山茶酒的烏龍茶,另一碗豆花浸在豆漿之中,上面放了十勝紅豆,又香滑又甜蜜,簡單地俘虜了作為退休甜男的自己;之後還試了一款 燃燒麻糬,以一串燒麻糬配搭一碗以客家擂茶概念製作而成的雞尾酒,味道十分不錯,喜歡嚐新的朋友,絕對不要錯過的組合。 最後型格調酒師還特別為我們視範製作了一杯以火焰作主題的特色雞尾酒,換來是在座的傳媒朋友一遍又一遍的喝孚聲和掌聲。 感覺 Check-in Taipei 果然是一間能夠品嚐創新台灣美食的型格小店,大膽講一句,即使人在台北,也未必能夠享用到這裡的菜式,暫時應該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呵呵 ! ! 好味指數 8.6/10 拍攝伙伴 : Fujifilm x-e2 Check-in TAIPEI / 中環荷李活道27號地下 tinyyan@gmail.com 想知道更多我的最新最快飲食樂事, 歡迎關注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saiilee 更多最新照片在我的 instagram : saiiLeee 裡面分享
↧